史上唯一“举家升天”的仙人?许逊积了什么功德连鸡犬都白日飞升
二、旌阳治政,点石成金济万民
年方二十,许逊便投身修道,师从大洞真君吴猛(后拜谌母为师,而吴猛后成为许逊创立的净明道十二真人之一,为神烈真人),承传道教重典《三清法要》。不久,他被举荐为孝廉,任命为蜀地旌阳令,开始了他以政施道的传奇历程。
当时,四川一带连年灾荒,民生凋敝,地方财政常年入不敷出。据传许逊掌握“点石成金”之术,每当地方税赋告急,他便能点化石子为铜钱,解燃眉之急。有一次,县中粮尽,百姓无以为生,他便登坛设祭,口念咒诀,将河畔石子一一变为可流通的钱币,以此赈济民众。
更惊人的是,他还以符水解疾,挽救无数苍生性命。旌阳县与南昌县之间有蜀水相通。某年瘟疫暴发,病者遍地,当地耆老奔走相告:“许令公能以符咒治疾,速速求救。”许逊将一坛净水注入蜀水源头,凡饮此水者,皆能痊愈。自此,这条河流被命名为“蜀水”,以纪念许逊的神迹。百姓感念其德,尊他为“水仙君”,于源头立祠祭祀。
三、力阻兵乱,显神通隐遁王敦座前
晋室衰败,战火频仍。太宁二年(公元324年),王敦兵变在即,江南震动。许逊与吴猛南游至此,意图阻止这场浩劫。他邀请方术大家郭璞一同前往王敦大营劝阻。王敦虽表面迎接,实则心中疑忌。
席间,王敦提及一梦:“我梦见一根巨木直入云天,我骑于其上,如帝王临朝,畅快无比。”许逊面色沉静,言道:“此梦虽奇,却非吉兆。直木冲霄,字义成‘未’,乃时机未到之象。大将军不可妄动,晋气犹存,逆势则有灾。”
王敦闻言不悦,复命郭璞卜卦。卦成后,郭璞断言:“动则无成,居则延寿。”王敦怒而质问其寿命,郭璞坦言:“我命今日即终。”王敦勃然大怒,下令处死郭璞。
刀斧手尚未动手,许逊手中酒杯倏然飞起,竟凌空悬于梁上旋转不止。王敦惊异仰望,回首时许逊已于座上隐去,化形无踪。王敦惊惧之余,不敢妄动,当日取消兵议。百姓感其神迹,称他“扶危救世仙”。
四、白日飞升,鸡犬同去开仙坛祖庭
晚年许逊辞官归隐,云游湖广、福建、江西等地,致力于水患治理与孝道弘扬。彭蠡湖(今鄱阳湖)水患连年,他率百姓疏浚堤岸,导流泄洪,一地百姓因之得生。他修桥建堰,遍植道场,不问回报。其修行声名远扬,道徒数以千计。
传说东晋宁康二年中秋佳节之日,许逊一家于南昌西山之居所设坛设香,登阁而坐,口诵《黄庭》,紫云聚顶,金光照地。众人忽见天门大开,仙鹤翱翔,一家人腾空而起,鸡犬亦尾随升空,自此“不留一瓦一片尘”。此日百姓守其遗宅三日三夜,焚香不断。
传说中,升天之后,有三样物品从云中落地:一药臼、一石盒、一车轮。乡人就地设帐,供人参拜,后来就地立祠。原来的祠累经后代增修,庙貌巍峨,即今之南昌西山万寿宫,成了净明道派之祖庭,供奉“旌阳祖师”。
许逊的神迹,或许是后人神化的传说,但他“孝、忠、仁、勇”的人格魅力和为民请命的事迹,真实影响了千百年江南信众。他不以仙术自居,反以德行教人,最终“白日飞升”,在民间留下了最为耀目的神话符号。至今,南昌万寿宫香火鼎盛,许真君之名依然在人间流传不息。
资料来源:《太平广记‧神仙十四》《太平御览》《许旌阳别传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